瑞士攝影師專訪 : Fabio Antenore - Lord Over Time

瑞士攝影師專訪 : Fabio Antenore - Lord Over Time

「超現實攝影」(Hyperreal photography)是瑞士攝影師 Fabio Antenore 對自己風格的定義,也正是這種風格讓他在全球獲得關注與肯定。在他創作藝術的整個過程中,科技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——從拍攝技術到影像後製皆是如此。因此,他所使用的螢幕 ColorEdge CG2700X,自然也成為了他通往那個魔幻視覺世界的重要窗口。

超現實感(Hyperreality)
科技與創造力始終在瑞士出生的 Fabio Antenore 的職業生涯中佔有重要地位。不過,在他先前擔任音效工程師與音樂製作人的時期,工作重心主要是協助其他創作者,盡可能地捕捉並實現他們的創意想法。

在經歷了一次職業倦怠之後,Antenore 決定專注於自己的創造力與對攝影的熱情。他回憶道:「那時候我經常在戶外奔走,只想捕捉大自然給我的一切。風景不會對你有所要求,正是這樣,我才能重新找回自我。」

從一開始,Antenore 的目標就不是以冷靜客觀的方式去記錄自然的美,而是要創作出將自然表現得最美的藝術作品。隨著時間推移,他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風格,並稱之為「超現實攝影」(Hyperreal Photography)。他的追求不是對現實的忠實再現,而是極致的情感與完美。

雖然他多年間以風景攝影為主,但近年來他也愈來愈多地投入城市景觀的拍攝。Antenore 最近更在自己網站上發表了一本關於《街景攝影》的電子書,分享了他最實用的技巧與祕訣。

Antenore 的超現實中,還有多少現實?

Antenore 的作品或許最恰當的形容詞就是「壯觀」。他的照片色彩鮮明、細節豐富、技術高超,並常以現實中難得一見的光線場景吸引觀眾。乍看之下,有些人可能會以為這些畫面是由 AI 生成的,或是由多張圖片拼接而成。這種「合成」的懷疑其實方向沒錯,但與大家想的略有不同。

他的影像之所以呈現出「超現實」的效果,主要原因有好幾個。其中最關鍵的,是他在創作時特別強調「時間軸」——也就是拍攝時間的運用。Antenore 遵循一套他自訂的真實性原則:地點是固定的,照片中所見的一切都確實是在現場拍攝的,唯獨「時間」是可以調整的。

這意味著,影像中的不同元素可能是在一天中不同時段拍攝的,之後再於後製時結合,並統一賦予一種理想的光線氛圍。這種技術被稱為「時間融合」(time glare)。

拼湊出理想畫面

也正因為這個原因,Antenore 的照片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完成。他常常在同一地點架好腳架,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,從白天到黃金時刻、藍調時刻,甚至星空或銀河,拍攝無數張構圖相同的照片。然後他會像拼圖一樣,從這些不同時間拍攝的影像中挑選出最理想的部分,組合成最終的作品。

這些照片雖然不再是真實的一個瞬間,但它們與 AI 生成圖像或來自不同場景的拼貼作品仍有本質區別。Antenore 呈現的場景雖非某一特定時刻的真實樣貌,但卻是該地點的「理想精粹版」,是一種對現實的升華與再創造。

規劃、拍攝技術與後製的融合
當被問及自己作品成功的關鍵因素時,Antenore 回答道:「30% 是細緻的規劃、30% 是現場先進的拍攝技術、30% 是在螢幕上進行的後期製作。剩下的,就是運氣。」

場景勘查與拍攝準備
Antenore 擁有一份詳盡的「願拍清單」,列滿了他希望有一天能拍攝的地點,如今他正逐步實現其中的目標。他已經在 Google 地圖上標記了超過 1,000 個拍攝地點,並且附上大量與攝影相關的資訊。

他也會透過工具如 PhotoPills 或 Google Earth,進一步蒐集資料,以便在現場拍攝前做出最佳規劃。他可以事先預測太陽、月亮與銀河的位置,進而決定最佳的拍攝時間與旅遊時機。

Antenore 坦言:「說實話,這個部分是我最不喜歡的,但它非常關鍵,才能讓我在現場實現腦海中的構想。」

現場的拍攝技術

在外景拍攝時,Antenore 投入大量技術與精力,毫不妥協地追求最佳拍攝位置。他始終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,並配備 Fujifilm 的高解析度中片幅相機 GFX100。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直幅格式拍攝,僅在少數情況下會製作精細的全景照片,這些全景圖像通常是由多張直幅照片在電腦上拼接而成。

GFX100 擁有極寬的動態範圍,不過在對比強烈的場景中,Antenore 仍會使用漸層濾鏡,以降低畫面對比,防止高光「過曝」或暗部「死黑」。此外,他也會使用中性灰濾鏡(ND濾鏡),在白天實現慢速快門的效果。面對某些情況,他則會拍攝包圍曝光序列。其實,可以說他的整個工作方式,本質上就是一場「龐大的曝光序列拍攝」。在數小時內,他會以不同光線條件拍攝同一構圖的各種版本。

真正的畫面,會在接下來的後製階段誕生。

影像誕生於後製

拍攝完成後,Antenore 會回到自己的數位暗房,準備在 ColorEdge CG2700X 螢幕前進行後製。第一步,是從眾多照片中選出一張基礎畫面,作為整體作品的情緒與氛圍基底。

接著,他會逐步加入其他影像中的元素,例如為了突顯陰影或高光,或添加夜空中的銀河——這部分可能是在基礎畫面拍攝數小時後才完成的。他解釋道:「最終,我必須將這些拼圖碎片和諧地融合起來,打造出一個合理一致的整體光線氛圍,從而完成一幅超現實的畫面。」這正是他創作方法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。

根據使用的曝光數量不同,Antenore 每張作品平均需花費 2 到 3 小時進行後製;而遇到特別複雜的主題,則可能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。他最近也在網站上推出了一款 Photoshop 外掛面板,能大幅簡化他許多繁瑣的編輯步驟。

螢幕:通往視覺世界的窗口

ColorEdge CG2700X:Antenore 的創作核心工具

對 Antenore 來說,ColorEdge CG2700X 螢幕在他的創作流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。他說道:「我的照片是超現實的,但當談到螢幕時,我反而更追求絕對精準、寫實的顯示效果。我希望螢幕能原原本本地呈現我的檔案,顯示它當下的樣貌——不更鮮豔、不更有對比,也不更銳利。」

雖然這樣的需求聽起來理所當然,但 Antenore 指出,這其實是市面上許多顯示器難以達到的特點。「我在 MacBook 上看到的影像,就有些過於超現實了——顏色太鮮豔、對比太強、銳利度也太高。這樣雖然看起來漂亮,但在進行影像編修時並不實用。更別提那亮面螢幕,反光總讓我感到困擾。」

精準顯示帶來安心感

當 Antenore 第一次開始關注顯示器的選擇時,他詢問合作的印刷夥伴該買哪款螢幕。對方直接回應:「買 EIZO,就沒煩惱了!」

「我照做了,而我的印刷夥伴是對的,」Antenore 回憶道。他進一步說明:「ColorEdge 的防反光設計非常有效,我甚至能看見陰影中最細微的色調層次,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,因為我能在後製中把它們調整得更到位。」

除了色彩精準外,Antenore 也特別讚賞 CG2700X 在以下幾方面的表現:

  • 4K 顯示所帶來的極致銳利畫面
  • 螢幕整體亮度與色彩的一致性與均勻性
  • 內建的自動校色感應器

「CG2700X 給了我百分之百的信心,讓我能完全依賴畫面所呈現的內容。我已設定螢幕定期自動校色,這樣就不用親自處理,也不會忘記,」他解釋道。「這讓我能把時間真正用在影像後製與下一次拍攝規劃上,而不是花時間維護我的工作設備。」

生成式 AI:從鏡頭到想像力的延伸

身為一位對技術充滿熱情的創作者,Antenore 並不將自己局限於透過相機創作影像。他多年來也一直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erative AI)的應用。他分享道:「我目前仍處於學習階段,但能夠從零開始創造出完全源自自己想像與創意的視覺藝術作品,這件事本身就非常令人著迷。」

對 Antenore 而言,AI 不僅是技術工具,更是讓創意得以延伸與實驗的新媒介。他以開放的態度看待這項新技術,將其視為與傳統攝影並行的另一種創作方式,而非互相取代。

人工生成圖像中的創意,真的是矛盾嗎?

在電腦生成的影像中談論「個人創意」,乍聽之下似乎有些矛盾,但若深入探討,會發現它與攝影之間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:攝影師面對一個場景,透過自身的創意進行詮釋,例如選擇拍攝角度、構圖、曝光時間與光圈,進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畫面。

同樣地,AI 生成圖像的流程也包含了創作者的主觀意圖。AI 根據創作者所提供的指令(即「提示詞 prompts」)產出圖像,雖然可能描繪出所期待的情境,但往往並不完全符合創作者的想像。因此,創作者需要不斷地調整提示詞,或採用所謂的「鏈式提示技術(chain-prompt technique)」來細化 AI 的理解與結果,直到生成出的圖像真正貼近自己的創意構想。

Antenore 也常將這些 AI 生成的成果,與他既有的影像後製流程結合。他會針對圖像進行編修、修改與重塑,直到整體作品達到他對藝術性與情感傳達的高標準為止。對他而言,無論是透過鏡頭還是演算法,創作的本質始終是主動掌控、細緻雕琢與個人風格的展現。

AI —— 機會,還是風險?

當被問到:「攝影師是否正在砍斷自己坐著的那根樹枝?」時,Antenore 的回應非常坦率:「AI 已經來了,它正在快速發展,變得越來越強大,也越來越容易使用。它不會消失!」

他指出,AI 不僅限於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erative AI),即那些能從無中生有產出圖像的技術。AI 同樣也能用來加速並簡化繁瑣的影像後製流程,在這點上,他清楚地將 AI 視為一個巨大的機會。

不過,Antenore 也坦言,AI 在某些攝影領域確實帶來衝擊,例如微圖庫攝影(Micro Stock Photography)。「目前各大圖庫平台正被 AI 生成圖像淹沒,但一旦購買這些圖像的客戶學會自己產圖,這塊市場的空氣可能就會變得稀薄起來。」

擁抱變化,而非逃避風險

作為一位創作者,Antenore 的態度是積極而開放的。他說:「身為創意工作者,我不能坐視不管,對新技術視而不見。與其因為潛在風險而感到焦慮,我更願意深入理解這些技術,並運用它們所帶來的機會。」

他補充道:「沒有人能奪走我作為藝術家的核心:我的創造力、我的視野與我的技巧。最終,我用什麼工具來創作影像並不重要。」

也正因如此,話題最終又回到了螢幕上。他強調:「不管影像是用相機拍的,還是用 AI 提示生成的,螢幕的要求始終如一——它必須能精準呈現影像檔案。而我的 EIZO 螢幕正是做到了這一點。」

關於 Fabio Antenore

Fabio Antenore 是來自瑞士的攝影師與Digital Artist。他以風格鮮明的「超現實風景攝影」聞名,是最早運用「時間融合技術」(time-blending)的攝影師之一,這種創新手法也讓他在德語地區之外的國際攝影圈獲得廣泛關注。

Antenore 的風景作品極其講究,從前期規劃、現場拍攝技術,到後期精緻處理,每一個步驟都展現出他對影像品質的高度要求與藝術追求。他多年來持續受邀於各大攝影節擔任講者,並以知識性與娛樂性兼具的演講風格,深受觀眾喜愛。

對 EIZO 有興趣嗎?以下為專業級顯示屏中的人氣產品 : 


ColorEdge CG2700S

 

ColorEdge CG2700X

歡迎網上購買或索取報價 ~!!

(文章由EIZO官方網站授權轉載)

返回網誌